王维的拗体诗

《王维集校注》


《酌酒与裴迪》:

酌酒与君君自宽,人情翻覆似波澜。

白首相知犹按剑,朱门先达笑弹冠。

草色全经细雨湿,花枝欲动春风寒。

世事浮云何足问,不如高卧且加餐。

王维写给裴迪的诗。

第一句化用了鲍照《拟行路难十八首》中的“酌酒以自宽,举杯断绝歌路难”,第二句则用陆机《君子行》“天道夷且简,人道险而难。休咎相乘蹑,翻覆若波澜”,都是跌宕波磔的句子。全诗失粘,颈联上句三仄尾,下句三平尾。仿佛白衣少年闲庭信步,衣袂一振,近体诗的门楣窗楹震得七零八落,木屑纷飞。黄周星《唐诗快》中写道:“八句律诗都失粘,这是拗体诗啊。不过语气如此傲岸不群,何必以寻常格律来束缚它呢……”

王摩诘性情淡泊萧散,三十岁丧妻便未曾再娶,中年之后禅意里近乎有点冷意,很难想象当初岐王宅里诗酒风流,一曲郁轮袍倾倒四座的美少年。但为了宽慰他家小裴,还是会写下这样傲拗不平的句子。两人交情深厚,总会诗酒酬唱,同行同止。《全唐诗》中现存小裴二十八首诗,其中二十首是辋川别墅的唱和,余下的也多是和王维的同游赠答之作。

安史之乱时王维陷于叛军,吞药弄哑了嗓子,依然没被安禄山放过,缚至洛阳,软禁在菩提寺。裴迪冒着危险去看他,王维写了首七言绝句,诗题却比诗本身还要长得多:《菩提寺禁,裴迪来看,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,供奉人等举声,便一时泪下,私成口号,诵示裴迪》:

万户伤心生野烟,百官何日再朝天。

秋槐叶落空宫里,凝碧池头奏管弦。

等到肃宗还朝,屈从叛军的臣子们都要被问罪。但王维这首诗早已流传出去,肃宗见“百官何日再朝天”一句,颇为感慨。王维的弟弟王缙当时官位已高显,上书愿削自己官职为兄长赎罪。王维遂得以免罪,左迁为太子中允。

一直有闲暇时背背古诗词的习惯,如果没邂逅到什么想背的,通常就去找一首王摩诘。词律精美而格调高远——有时觉得他冷寂,但句中读来总有生机流转;有时觉得壮阔雄浑,往往又有孤寂之感隐隐透出来。

另一首给小裴的诗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》:

寒山转苍翠,秋水日潺湲。

倚杖柴门外,临风听暮蝉。

渡头余落日,墟里上孤烟。

复值接舆醉,狂歌五柳前。

《红楼梦》里对这首诗的好处和出典说的很清楚。香菱跟林老师学诗的时候叹息道:“这‘余’字和‘上’字,难为他怎么想来!我们那年上京来,那日下晚便湾住船,岸上又没有人,只有几棵树,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,那个烟竟是碧青,连云直上。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,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。”

黛玉笑道:“你说他这‘上孤烟’好,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。我给你这一句瞧瞧,更比这个淡而现成。”说着便把陶渊明的“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”翻了出来,递与香菱。香菱瞧了,点头叹赏,笑道:“原来‘上’字是从‘依依’两个字上化出来的。”

五柳先生“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”望去有种水墨般的美感,林老师“淡而现成”说得极妙。而且很暖,很烟火,“暧暧”虽然隐而不见,“依依”却又无限流连缱绻,让人觉得亲切不忍离去。“渡头余落日,墟里上孤烟”却是一笔宕开,如高步瀛《唐宋诗举要》所说“自然流转,而气象又极阔大”,但总觉得有种萧索的,过客般的感觉。

复值接舆醉,狂歌五柳前——最后一句又拉回到人间。小裴你又发飙了,在我跟前发飙就对了。

裴迪生平不详,没多少事迹流传下来。史书上写王维在辋川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,弹琴赋诗,啸咏终日”,但这种二人世界的日子太清幽闲淡,也没有更详细的记载。不过两个人的感情,一首《赠裴迪》大概就足以表明了:

不相见。不相见来久。

日日泉水头。常忆同携手。

携手本同心。复叹忽分襟。

相忆今如此。相思深不深。


PS:

两个很喜欢的段子,一出孟棨《本事诗》:

宁王曼贵盛,宠妓数十人,皆绝艺上色。宅左有卖饼者妻,纤白明媚,王一见注目,厚遗其夫取之,宠惜逾等。环岁,因问之:“汝复忆饼师否?”默然不对。王召饼师使见之,其妻注视,双泪垂颊,若不胜情。时王座客十余人,皆当时文士,无不凄异。王命赋诗,王右丞维诗先成:“莫以今时宠,宁忘昔日恩。看花满眼泪,不共楚王言。”

“王命赋诗”四个字太糟糕了。

看中了抢过来,就是件轻描淡写的事情。民间的小夫妇,刻骨铭心的情感,生离死别的苦楚,不过是酒宴闲暇时赋诗题材罢了。而且这诗还很难写,也不能指着王爷鼻子骂你混蛋……

看花满眼泪,不共楚王言。典故来自《春秋左氏传》,楚国灭息,息侯夫人被掳入楚宫,成为楚王夫人。已经生了两个儿子,其中之一是日后的楚成王,却从不开口和楚王说话。

楚子如息,以食入享,遂灭息。以息妫归,生堵敖及成王焉。未言。楚子问之,对曰:“吾一妇人而事二夫,纵弗能死,其又奚言?”

《唐诗纪事》引《本事诗》,后面多了一句:“座客无敢继者。王乃归饼师,以终其志。”勉强凑了个好结局。


一出《卢氏杂记》:

王缙好与人作碑铭,有送润毫者,误叩其兄门,维曰:“大作家在那边。”

好有画面感,笑死。


(文献有出入。上面是《王右丞集笺注》附录所引,《太平广记》引《卢氏杂说》作“王屿”,也没有“其兄”字样。未查《卢氏杂记》原书,这事儿如果不是王缙,好玩程度会略打折扣……暂记一下。)



《王维集校注》,中华书局1997:429、435

《唐才子传校笺》,中华书局1997:293-303




评论(15)
热度(247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