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续煮粥

《山家清供》


南宋林洪《山家清供》中的食谱,大多简单,但韵致极好。就像《红楼梦》里凤姐说宝玉,口味不算高贵,只是太磨牙了。一旦在情境、形色、诗文、故典上磨了牙,原本素朴平常的食材和工序,就会在舌尖上滚来滚去,含咀出温厚或清远的味道。

豆粥。

林洪说:当年汉光武帝在芜蒌亭时,冯异将军献上豆粥,光武帝念念不忘。山居怎么能没有豆粥呢。用沙罐把赤小豆煮烂,再煮粳米粥,等到粥快要煮沸的时候,加入赤小豆同煮,煮熟就可以吃了。苏东坡诗中写道:“江边千顷芦花似雪,清晨的炊烟在茅檐间若隐若现,舂好的粳米莹白如玉,沙罐里翻滚的红小豆已经软烂如酥酪。等我老了没地儿去的时候,就把书卖了来这里住。早晨懒在床上,听到鸡叫了,粥熟了,就爬起来;头发乱糟糟的,踩着鞋子到邻居家讨粥喝去……”这就是煮豆粥的方法啊。当年石崇金谷园以迅速煮好的豆粥作为夸耀的资本,又怎能比得上,山间茅舍,清谈徜徉,等待豆粥在罐子里慢慢熬熟的滋味。

汉光武在芜蒌亭时,得冯异奉豆粥,至久且不忘报,况山居可无此乎?用沙瓶烂煮赤豆,候粥少沸,以豆投之同煮,既熟而食。东坡诗曰:“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,茅檐出没晨烟孤。地碓舂粳光似玉,沙瓶煮豆软如酥。我老此身无著处,卖书来问东家住。卧听鸡鸣粥熟时,蓬头曳履君家去。”此豆粥法也。若夫金谷之会,徒咄嗟以夸客,孰若山舍清谈徜徉,以俟其熟也。

其实林洪这道豆粥菜谱,也就是把东坡《豆粥》诗顺序颠倒,重写了一下。两个故典,其一是汉光武帝起兵时,曾经急行军到饶阳芜蒌亭。当时正值深夜,天寒地冻,所有人都饥寒交迫,疲惫不堪。冯异煮好了豆粥送上来,第二天早晨,光武帝对诸将说:“昨得公孙豆粥,饥寒俱解。”

其二是当年石崇与王恺斗富,豆粥难熟,要煮很长时间。石崇却瞬间就能端上来,“咄嗟便办”。而且冬天里居然有韭花酱佐餐,王恺一直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。后来买通了石崇的家人,回答道:这并不难,豆子很难煮熟,所以都是提前煮好,等客人来时只煮白粥,将熟烂的豆子投入其中就好了。至于韭花酱,是捣碎的韭菜根和麦苗掺杂在一起,这样既鲜嫩又有韭菜的味道。石崇听说秘诀泄露,就把泄密者查出来杀掉了……

苏轼说,这二位,一则“干戈未解身如寄”,一则“声色相缠心已醉”,身心颠倒,怎么能领略人间真味呢。《豆粥》诗:

君不见滹沱流澌车折轴,公孙仓皇奉豆粥。湿薪破灶自燎衣,饥寒顿解刘文叔。又不见金谷敲冰草木春,帐下烹煎皆美人。萍韭豆粥不传法,咄嗟而办石季伦。干戈未解身如寄,声色相缠心已醉。身心颠倒不自知,更识人间有真味。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,茅檐出没晨烟孤。地碓舂粳光似玉,沙瓶煮豆软如酥。我老此身无著处,卖书来问东家住。卧听鸡鸣粥熟时,蓬头曳履君家去。

江头千顷雪色芦,茅檐出没晨烟孤。地碓舂粳光似玉,沙瓶煮豆软如酥……真是好看。

梅粥。

也很简单,将凋落的梅花扫起洗净,用雪水煮白粥,粥熟时,投入梅花同煮。

扫落梅英净洗,用雪水煮白粥,候熟入英同煮。杨诚斋诗云:“才看腊梅得春饶,愁见风前作雪飘。脱蕊收将熬粥吃,落英仍好当香烧。”

杨万里的意思,以梅蕊熬粥,梅花则可作香料。不知道是晒干研磨作为制香原料,还是直接将梅花烘烤出香气。

明代高濂《遵生八笺》也有同款粥:“收落梅花瓣,净用雪冰水,煮粥。候粥熟,将梅瓣下锅,一滚即起食。”

荼蘼粥。

老朋友赵岩云曾经寄诗给我,诗中写道:“春天就这么过去三分之一了,满架的荼蘼花都开了。有客人来看我,没东西待客怎么办呢……剪几枝带雨的荼蘼花来吧。”我一开始还怀疑,荼蘼花恐怕不能吃。某天去灵鹫寺,僧人蘋洲德修留我喝午粥,味道非常香美。问了才知道,原来是荼蘼花煮的粥。用甘草汤焯荼蘼花瓣,等粥熟了之后投入同煮。又采木香的嫩叶,就用刚才焯过荼蘼花的汤焯熟,加姜丝、油、盐拌好佐粥。德修和尚嗜诗苦吟,所以知道这人间至清之味,我也知道了,赵岩云的诗果然是不假的……

旧辱赵东岩子岩云瓒夫寄诗,中有一诗云:“好春虚度三之一,满架荼蘼取次开。有客相看无可设,数枝带雨剪将来。”始疑荼蘼非可食者,一日适灵鹫,访僧蘋洲德修,留午粥,甚香美,询之,乃荼蘼花也。其法取花片,用甘草汤焯,候粥熟同煮。又采木香嫩叶,就元汤焯,以姜、油、盐拌为菜茹。僧苦嗜吟,宜乎知此味之清,且知岩云之诗不诬也。

记得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也写过,取花露造酒,名秋露白,绝香。而荼蘼露尤为香美,广东人经常成亩栽种,取花露或者用荼蘼花瓣拌糖霜,作为粉果馅料,名为“荼蘼角”。看来荼蘼的确是很好吃的……不知道现在的广东粉果,还有没有这样的馅料了。

 


《蔬食谱·山家清供·食宪鸿秘》,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,2016年版


评论(3)
热度(103)

© 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