胖妖怪

郭则沄《洞灵续志》


一整天都在待客,有友人下榻,没什么空闲读书……睡前翻翻怪谈笔记,随手翻,随手记一下。郭则沄福建侯官人,是光绪二十九年进士,活跃于晚清民国文坛、政坛,妻子俞琎是清代学者俞樾曾孙女,俞平伯的长姊。

郭则沄在天津时曾与友人结文社,北方寒冷,以“冰社”为名,酒阑夜深之时为了消寒,往往相聚谈鬼。

某夜友人李孺说,少年时曾在友人家饮酒,大醉夜归,看到某家打烊的店铺门口有个棉絮堆似的东西。走近了看看,有眉眼,看着像个人。但是胖乎乎的,还有个滚圆的大肚子。还以为是店铺里卖的泥人大阿福,心下暗想,怎么晚上闭店了也不收起来。

这时一阵风吹过,胖乎乎的家伙动了动。

李孺心想,是个纸人吧。

他往前走了几步想看清楚点,结果胖家伙忽然动起来了,步履蹒跚,走得特别慢,仿佛在蠕动一样,李孺这时知道大概是妖怪,但喝多了也不害怕,就在后面跟着。胖家伙走进了一条小巷子,倏忽消失,不见了。

李孺感慨说,好遗憾当时没上手摸一把啊。

…………

即便是个妖怪,胖起来都没人会害怕……好忧桑。

《肥怪》:曩与沽上词流结冰社,为消寒之饮。酒阑更深,往往相聚谈鬼。李龠闇言:鬼之侮人者,以其畏也,畏则其气先馁,鬼乃得而乘之。若无畏,则鬼且避之,奚敢肆侮。因言少年时饮友人家,既醉步归,过一肆,见门侧有物如棉堆。迫视之,物有面目,略如人而肥尰特甚,腹彭亨如五石瓠。私念必肆中所售偶像,磁耶泥耶,何夜深尚不收贮耶?俄风过,似觉动摇,笑曰:“此纸扎耳。”直前欲取视之,物忽蠕蠕动,继而起行,蹒跚勃窣,其行甚缓。知为怪,亦不惧,尾之入一小巷而没。尔时欲觇其究竟,未手捉之,至今犹以为悔云。

物老成精,说不定这个胖妖怪真的是大阿福或者纸人变化而来。想起来有些妖怪的原形也真是很好玩的……

《搜神记》里有个故事,曹魏景初年间,咸阳县吏家里闹妖怪。经常大半夜的听到拍着手相互呼唤的声音,藏起来观察,却什么也没发现。有一天,县吏的母亲夜晚劳作,干累了,就靠在枕头上睡了。过了一会儿,忽然听见灶下有喊声:“文约,你怎么还不来?”

头下的枕头应声回答:“我被枕住了,动不了,你来我这边喝两杯吧!”

天亮了一看,原来是个饭勺。

于是把枕头和饭勺一起烧了……其怪遂绝。

魏景初中,咸阳县吏家有怪。每夜无故闻拍手相呼,伺无所见。其母夜作,倦,就枕寝息。有顷,复闻灶下有呼声曰:“文约何以不来?”头下枕应曰:“我见枕,不能往。汝可来就我饮。”至明,乃飰锸也。即聚烧之。其怪遂绝。

——勺子还给枕头起个表字,真是太萌了……可惜可惜。

《酉阳杂俎》里也有个成精的家伙。

元和年间,有个姓周的国子监学生,熬夜看书。忽然见到个小孩子,披头散发,也就二尺多高。满脖子都是细碎光点,像星星一样,闪闪烁烁的讨人嫌。熊孩子上来拨弄他的笔砚,吵吵闹闹没一刻消停。周生一向胆大,怒骂了几句,熊孩子稍微老实了点,但没多久又凑上来,在他书桌边上绕来绕去。周生按捺不动,等他凑近了,忽然出手把熊孩子按住。

小孩子苦苦哀求他松手,周生不为所动。天快亮了,他忽然听到什么东西折断的声音。

低头一看,手里是个木头做的破饭勺,上面还粘着百十颗饭粒。

《国子监生》:元和中,国子监学生周乙者,尝夜习业。忽见一小儿,鬅鬙头,长二尺余,满颈碎光如星,荧荧可恶。戏弄笔砚,纷纭不止。学生素有胆,叱之稍却。复傍书案,因伺其所为。渐逼近,乙因擒之。踞坐哀求,辞颇苦切。天将晓。觉如物折声。视之,乃弊木构也,其上粘粟百余粒。(《太平广记》卷三百七十,引《酉阳杂俎》)

——熊孩子要不得啊。不过,也是有点惨……

印象中还有个枕头精的故事,但死活想不起来出处了。大致是有个宅子闹妖怪,主人被扰得不得安宁,晚上偷窥,看到院子里有个白衣人走来走去,晃晃悠悠。那人长得挺奇怪,身材不高,三围相仿佛,方方正正的。

他大着胆子出去呵斥,白衣人作势吓他,摇摇晃晃扑上来。主人吓得后退,跑了几步,发现白衣人在后面晃晃悠悠地追,速度很慢,好像也没啥别的本事。

他继续壮起胆子,上前踹了一脚。

白衣人仰面而倒,仿佛听到了什么东西碎裂的声音。

定睛一看,是个白瓷枕,碎了满地。

——回头找到出处再补上吧……这两对枕头和勺子,真是主动作死的异代知音。


评论(14)
热度(46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