偕老

《旧唐书》:裴寂


颈椎旧疾复发,没法长时间伏案,又空窗了好几天。最近恐怕不能打卡式更新了……

还是旧笔记略增添,写几个关于小裴的故事。裴姓是中原望族,自魏晋以来累世簪缨,翻翻史书不定谁的身边就走着一个裴家公子……随便挑几位记一下。

初唐名臣裴寂出身河东裴氏,少年丧父,全靠兄长们抚养成人。长大后眉目疏朗,英俊过人,只是功业不成,一贫如洗。某次去京师经过西岳庙,拜祭道:“如果神仙有灵,请看看我的运命,倘若还有富贵之时,就给我个吉梦吧。”

当天晚上,裴寂梦见个白发老人对他说:"您三十岁之后才能苦尽甘来,不过放心,最后会位极人臣的。"

后来裴寂的官职一点点升了上去,但也不算太高。隋朝末年,在太原担任晋阳宫副宫监。当时李渊正好镇守太原,和裴寂是旧交,经常找他来吃饭聊天下棋。两人关系极好,经常好几天同食同宿,流连不归。

高祖留守太原,与寂有旧,时加亲礼,每延之宴语,间以博奕,至于通宵连日,情忘厌倦。

当时李世民准备起兵,又不敢和老爹说,看裴寂和他爹关系好,就想买通他去吹吹枕边风。于是自己拿出几百万钱,让龙山令高斌廉和裴寂赌钱玩儿,慢慢把钱都输给他。裴寂赢了很多钱,非常愉快,知道高斌廉是李世民的人,连带着跟二公子也熟络起来,常和他出去玩。某天李世民趁他心情好,把打算造反的事一说,裴寂说好啊,包在我身上。

裴寂身为晋阳宫的副总管,做事方便得很,手一挥,派了晋阳宫的宫人去侍奉李渊。某天他又和李渊一起喝酒,酒酣时开口道:“二公子已经秘密集结兵马,准备起事,其实就是因为我让晋阳宫人去侍奉您,这事儿被人知道就是死罪,二公子是担心您才这么着急啊。现在天下大乱,盗贼蜂起,如果您犹豫不定,早晚是死;如果拥兵自立,必然得天下。我们大家都是这个意思,您意下如何?”

李渊说:“既然都这样了,那就干吧!”

于是,事就成了。

李渊登基后,裴寂可谓深受恩宠,位极人臣。李渊上朝就拉他同坐,回宫就拉他进卧室,赏赐无算,言听计从。李渊倘若外出巡幸,一定要让裴寂留守京师才放心。改铸钱币的时候,特赐裴寂可以自己铸钱(想起邓通)。又和他结了儿女亲家,为赵王李元景聘裴寂的女儿为妃,裴寂的儿子裴律师(这名字)尚高祖临海公主。

拜尚书右仆射,赐以服玩不可胜纪,仍诏尚食奉御,每日赐寂御膳。高祖视朝,必引与同坐,入阁则延之卧内,言无不从,呼为裴监而不名。当朝贵戚,亲礼莫与为比。

某次麟州刺史韦云起上疏告发裴寂谋反,最终查无实据。李渊愤愤地对裴寂说:"我之所以成为天下之主,都是因为有您大力相助。今天居然说您有二心?从没怀疑过您,之所以调查只是为了让天下人分清黑白罢了!"派了三位贵妃,带着珠宝佳肴到裴寂府邸,通宵宴饮,次日才返回……

高祖有所巡幸,必令居守。麟州刺史韦云起告寂谋反,讯之无端。高祖谓寂曰:"朕之有天下者,本公所推,今岂有贰心?皂白须分,所以推究耳。"因令贵妃三人赍珍馔、宝器就寂第,宴乐极欢,经宿而去。

真不知道李渊看上裴寂什么。裴寂这人生性怯懦,毫无领兵打仗的才能。高祖武德二年,刘武周、宋金刚兵入太原,裴寂主动请缨出战,却先后两次被打得大败亏输。最后搞到百姓要哗变,一个叫吕崇茂的人杀县令举兵造反,投奔宋金刚。裴寂大怒,领兵去讨伐吕崇茂,又被打得满头包逃回来……

政事上也没什么过人之处,所倚仗的只是拥立之功,以及李渊的宠信。他和另一位开国勋臣刘文静原本是好友,隋末刘文静任晋阳令,裴寂是晋阳宫监。某天晚上两人同宿,见城上烽火燃起,裴寂叹息道:“原本就是贫贱之人,又生逢乱离之世,如何是好?”刘文静笑道:“你我二人相得,何患于卑贱?”

隋末,(刘文静)为晋阳令,遇裴寂为晋阳宫监,因而结友。夜与同宿,寂见城上烽火,仰天叹曰:"卑贱之极,家道屡空,又属乱离,当何取济?"文静笑曰:"世途若此,时事可知。吾二人相得,何患于卑贱?"

但唐朝定鼎之后,李渊实在太宠裴寂了。刘文静自觉才干在裴寂之上,又屡立军功,却位居其下,心意难平。廷议时两人经常抬杠,只要裴寂赞同的,刘文静就反对,嫌隙渐深。某天和弟弟刘文起喝酒,酒酣拔剑击柱:“必当斩裴寂耳!”

裴寂大概知道了这件事情。后来刘文静兄弟在家中有巫蛊之举,被人告发谋反。高祖派裴寂、萧瑀前去审理。萧瑀认为刘文静并无反意,李世民也极力求情,裴寂却在此时落井下石——"文静才略,实冠时人,性复粗险,忿不思难,丑言悖逆,其状已彰。当今天下未定,外有勍敌,今若赦之,必贻后患。"

刘文静兄弟最终被杀,家产籍没。临刑前,刘文静叹息道:“高鸟逝,良弓藏,故不虚也。”

裴寂依然深受李渊信任和宠爱,但多少也有了点想要抽身远避的念头。武德六年,裴寂迁尚书左仆射,赐宴于含章殿。趁李渊高兴的时候,裴寂上前叩首道:“当年起兵太原的时候,您答应过,日后倘若四海清平,就准我躬耕山林。现在天下太平,请允许我告老还乡吧。”

李渊泪下沾襟:“还不到时候啊,我们不是说好了要执手偕老的吗?”

六年,迁尚书左仆射,赐宴于含章殿,高祖极欢,寂顿首而言曰:"臣初发太原,以有慈旨,清平之后,许以退耕。今四海乂安,伏愿赐臣骸骨。"高祖泣下沾襟曰:"今犹未也,要相偕老耳。公为台司,我为太上,逍遥一代,岂不快哉!"俄册司空,赐实封五百户,遣尚书员外郎一人每日更直寂第,其见崇贵如此。

也算是一语成谶吧。

三年后,玄武门之变,李渊退位为太上皇。

唐太宗即位之初,对裴寂还挺客气。贞观元年定功臣封赏,裴寂食邑一千五百户,为群臣中最高者,在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杜如晦、尉迟敬德等人之上。贞观二年祭祀西郊,返回时还让他和长孙无忌同乘御辇。但贞观三年,裴寂就因为沙门法雅案牵连,削一半食邑,放归故里。裴寂请求居京师,太宗不准。

之后又有一件事,汾阴有狂人信行,经常对裴寂的家童说:“裴公有天分。”后来信行死了,家仆恭命把这件事告诉了裴寂。裴寂十分惶恐,不敢让别人知道,命令恭命将家童灭口。恭命却没照做,悄悄把人放走了。后来恭命贪赃,被裴寂追捕,索性出首告发。

太宗大怒,谓侍臣曰:“寂有死罪者四:位为三公而与妖人法雅亲密,罪一也;事发之后,乃负气愤怒,称国家有天下,是我所谋,罪二也;妖人言其有天分,匿而不奏,罪三也;阴行杀戮以灭口,罪四也。我杀之非无辞矣。议者多言流配,朕其从众乎。”

裴寂被流放静州,今日的四川广元。

总觉得,太宗多少也算是为刘文静报了仇吧。

天高皇帝远,此刻上皇闭居深宫,再也不可能出面救他了。不过想想,几年前就“乞骸骨”想要回乡,现在却冒着风险恳求太宗,希望能居留京师。为什么呢……

过了一段时间,静州的山羌为乱。有传言说,谋乱的山羌劫持了裴寂,奉为首领。太宗听说后全然不信:“我国家于寂有性命之恩,必不然矣。”没多久,消息又传来,裴寂率家中僮仆,拉起一支队伍打败了山羌。

在忠诚度上,两代帝王真是从未怀疑过他……

太宗想想裴寂毕竟是开国元勋,下诏让他回来。但诏书到时,裴寂已经去世了,时年六十岁。


《旧唐书》卷五十七,中华书局1975:2285-2294



评论(13)
热度(68)

© 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