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

《渊鉴类函》

 

应景,翻了翻类书。

以我的作息时间,这篇写完的时候七夕肯定过去了……就……这样吧。

七夕的很多节俗都由来久远,古早文献中的记载,往往有种简素旷远的美感。《小雅·大东》:

维天有汉,监亦有光。

跂彼织女,终日七襄。

虽则七襄,不成报章。

睆彼牵牛,不以服箱。

这是说,织女星虽然日更七位,但不能像织机穿梭一样成章。牵牛徒有牵牛之名,却不能真的负重载物。后面有几句更著名的:“维南有箕,不可以簸扬。维北有斗,不可以挹酒浆。”天象只是名字而已,那些星星并不能承担人间的期待。

那时候的天象和农事,祭祀有着密切的关联,从老人到儿童,都懂得观测星象。后来顾炎武在《日知录》中说:“三代以上,人人皆知天文。‘七月流火’,农夫之辞也;‘三星在户’,妇人之语也;‘月离于毕’,戍卒之作也;‘龙尾伏晨’,儿童之谣也。”

但,凝视得久了,那些人间的情感和微小的愿望,往往就会附着在群星之间。像曹丕的《燕歌行》:

明月皎皎照我床,星汉西流夜未央。

牛郎织女遥相望,尔独何辜限河梁。

当秋高气爽,星汉西流,河汉清浅的时候,七夕的祈愿也逐渐出现了。

东汉崔寔《四民月令》:

七月七日,曝经书,设酒脯时果,散香粉于筵上。祈请于河鼓、织女,言此二星神当会,守夜者咸怀私愿。或云,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,如地河之波,辉辉有光曜五色,以此为征应。见者便拜祈愿,三年乃得。

晒书,散香粉,守夜,祈祷,三年之后,愿望便会实现。“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”或许是银河的璀璨光影,如今在城市里多半是看不到了。周处《风土记》加了一句“其夜洒扫于庭,露施几筵”,要大扫除,宴席要设在户外。然后说:“于河鼓织女乞富、乞寿,无子乞子。唯得一乞,不得兼求,三年乃得。”只能许下一个愿望,否则是不灵的。

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

七夕,妇人结彩缕,穿七孔针;或以金银鍮石为针,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。有喜子网于瓜上,则以为符应。

穿针乞巧,在庭院中陈设瓜果。喜子就是小蜘蛛,如果它们在你的瓜上结网,那你就会是个非常心灵手巧的姑娘。到唐朝,蜘蛛乞巧的习惯更为普遍,《天宝遗事》:

帝与贵妃,每至七月七日夜,在华清宫游宴。时宫女辈陈瓜花酒馔,列于庭中。求恩于牵牛、织女星也。又各捉蜘蛛于小合中,至晓开视,蛛网稀密,以为得巧之候。密者言巧多,稀者言巧少。民间亦效之。

李商隐写过好几首七夕诗,他的诗句太迷离了,读诗的人总觉得里面藏了些什么。其中有一首《辛未七夕》,对蜘蛛乞巧的习惯表示不能理解:

恐是仙家好别离,故教迢递作佳期。

由来碧落银河畔,可要金风玉露时。

清漏渐移相望久,微云未接过来迟。

岂能无意酬乌鹊,惟与蜘蛛乞巧丝。

都已经是仙人了,难道是喜欢长别离,每年才只相见一次?

碧落天河,良辰美景,为什么总要等到金风玉露的秋天才一相逢呢?

清漏渐移,微云却未相接,难道今天晚上织女迟来了么?

为什么你们不感谢搭桥的乌鹊,却要向会吐丝的蜘蛛去乞巧呢?

四个不会有人回答的问句,只能让历代的笺释者想破脑袋。有人说“清漏渐移相望久,微云未接过来迟”是和令狐绹“相望徒殷,接引渺然”——他的诗注里是永远摆脱不掉令狐绹了。也有人说最末二句,“填桥之功最多,岂得反厚于蜘蛛耶”?当时李义山人在幕府,一定是心中有所不平,才借诗以寄慨……

总之,李商隐也是不会回答的。

秋士易感,一边是初秋长夜的清冷,一边是“河汉清且浅,相去复几许”的爱而不见,历代七夕的诗词,其实还是落寞的多。所以传唱最广的,大概还是杜牧轻盈的“天阶夜色凉如水,坐看牵牛织女星”,以及秦少游深情的“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”。



PS

几首七夕诗词。

韦应物的《七夕》:

人世拘形迹,别去间山川。

岂意灵仙偶,相望亦弥年。

夕衣清露湿,晨驾秋风前。

临欢定不住,当为何所牵。

晏殊的《七夕》:

空外粉筵和露湿,静中珠幌彻明开。

秋河不断长相望,岂独人间事可哀。

太悲伤了,既然连仙人都逃不开别离之苦,何况我辈凡人。

还是小苏和稼轩不太一样,苏轼《渔家傲·七夕》:

皎皎牵牛河汉女,盈盈临水无由语。望断碧云空日暮。 无寻处,梦回芳草生春浦。 

鸟散馀花纷似雨,汀洲蘋老香风度。明月多情来照户。 但揽取,清光长送人归去。

“明月多情来照户”,和晏殊的“明月不谙离恨苦,斜光到晓穿朱户”,正是两番情致。

稼轩的《绿头鸭·七夕》:

叹飘零。离多会少堪惊。又争如、天人有信,不同浮世难凭。占秋初、桂花散采,向夜久、银汉无声。凤驾催云,红帷卷月,泠泠一水会双星。素杼冷,临风休织,深诉隔年诚。飞光浅,青童语款,丹鹊桥平。 

看人间、争求新巧,纷纷女伴欢迎。避灯时、彩丝未整,拜月处、蛛网先成。谁念临州,萧条官舍,烛摇秋扇坐中庭。笑此夕、金钗无据,遗恨满蓬瀛。欹高枕,梧桐听雨,如是天明。

悲慨之意无时不在——“又争如、天人有信,不同浮世难凭”,一句由天象到人世,抑塞难言。以及,“凤驾催云,红帷卷月,泠泠一水会双星”,真是表里澄澈的漂亮。

更为特殊的,是崇祯十二年,巨鹿一战殒身沙场的卢象升,他的七夕诗作于战场上。

《军中七夕诗》:

人言今夕是七夕,夏去秋来若驹隙。

天孙织就云锦囊,待我诗章贮冰雪。

我诗不作惊人语,戈挽斜晖马上得。

四山出没惟闲云,千里徘徊有新月。

新月如钩碧空际,我心如月知何寄。

烟霞冷落织女机,关河阻越牛郎意。

砧杵声声诉别离,征夫玉露又生衣。

芙蓉剑气侵牛斗,铁马嘶风万木稀。

带甲貔貅皆稳睡,我独披襟不成寐。

感时搔首问青天,试看将星明与昧。

天垣之将星正明,登坛乃是读书人。

…………

乾坤杀运似未终,虎狼匝地路不通,银河碧汉驾长虹。

世态惊人愁不了,焚香夜告天知道。

野鹤双飞亦白头,顾我何人能却老。

此身已许报君王,敢谓樗材作栋梁。

百劫丛中真性在,白衣苍狗庸何妨。

乌沉兔起明月缺,安得长绳系日月。

吁嗟乎夏去秋来若驹隙,人言今夕是七夕。

——人言今夕是七夕。

至情至性,热血头颅写下的诗句,无论何时都认得出来。



评论(7)
热度(74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