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满山中高士卧

《石头记索隐》


高启的《梅花》诗:

琼姿只合在瑶台,谁向江南处处栽?

雪满山中高士卧,月明林下美人来。

寒依疏影萧萧竹,春掩残香漠漠苔。

自去何郎无好咏,东风愁寂几回开。

高启字季迪,自号青丘子,元明之际诗人。这是《梅花》九首中的第一首,也是知名度最高的。第一次看到它,忍不住想,《红楼梦》里那句“空对着,山中高士晶莹雪;终不忘,世外仙姝寂寞林”,不会是从这儿化来的吧。

后来发现前贤们都这么想。蔡元培《石头记索隐》:

薛宝钗,高江村也。(徐柳泉已言之)薛者雪也。林和靖咏梅有曰:“雪满山中高士卧,月明林下美人来。”用薛字以影江村之姓名也也。”

高江村是康熙朝重臣高士奇,确实合乎“山中高士”的诗句,但诗句出处却安到了宋代诗人林逋身上,可见高季迪的知名度还是不行。

蔡校长这套“十二金钗性转”的说法,来自晚清藏书家徐时栋。徐时栋号柳泉,他的弟子陈康祺在《郎潜纪闻二笔》中提到了老师的观点,说《红楼梦》是一部记录相国明珠家事的书,十二金钗都是当年纳兰性德的座上宾。宝钗是高士奇(字澹人),妙玉是姜宸英(字西溟),宝玉自然就是纳兰性德本人了。

嗣闻先师徐柳泉先生云:“小说《红楼梦》一书,即记故相明珠家事。金钗十二,皆纳兰侍御所奉为上客者也。宝钗影高澹人;妙玉即影西溟先生,妙为少女,姜亦妇人之美称,如玉如英,义可通假。妙玉以看经入园,犹先生以借观藏书,就馆相府。以妙玉之孤洁,而横罹盗窟,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。以先生之贞廉,而瘐死圜扉,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。作者盖深痛之也。”徐先生言之甚详,惜余不尽记忆。

蔡校长借这个“不尽记忆”的开端阐发了一下,认为《石头记》全书记“朱明之亡”。林黛玉是朱彝尊(号竹垞,影射潇湘馆。他是浙江秀水人,又姓朱,就是绛珠仙草生于灵河岸的原因了),薛宝钗是高士奇,探春是徐乾学(徐乾学探花及第,故名探春……捶地;此外他弟弟徐元文入阁了而他没有,所以他是庶出……继续捶),王熙凤是余国柱,史湘云是陈维崧(之所以名湘云,号枕霞旧友,是因为陈迦陵和冒辟疆家的歌童徐紫云相好,湘云家之前的园子就是冒辟疆水绘园),妙玉是姜宸英,惜春是严绳孙(江南三布衣凑全了)。还有两个金钗之外的:宝琴是冒辟疆,刘姥姥是汤斌。但是以康熙废太子胤礽为贾宝玉,代表“伪”帝系——讲真,像朱彝尊、陈维崧等人,和胤礽根本是全无关系,还不如给纳兰容若画个小圈子呢。

但如果是纳兰的话,不能遗漏了顾贞观啊……一时还真是想不出,他比较像谁。

绝没有对蔡先生不敬的意思,这种“索隐”的方式,是晚清民国时研究红楼梦的一大流派,大抵和当时清廷倾颓,王纲解纽也有些关联。大家比较喜欢把各种事情和宫闱秘事,反清复明联系起来,关于康熙娶了纳兰性德表妹的传说,也是晚清时流传起来的……说实话,余国柱我不了解,但高士奇和宝钗,姜宸英和妙玉,徐乾学和探春,史湘云和陈维崧,性情做派还真有点像……朱彝尊倒是不太像黛玉,除了爱看书学养好这一点,他是清初文人中很有名的脾气温和。

《石头记索隐》书后还附一篇钱静方的《红楼梦考》,介绍了当时另一种流传很广的“十二金钗”说法。说宝玉是传国玉玺,黛玉是理密亲王胤礽,宝钗是胤禛,王熙凤是王熙,妙玉是吴梅村——这有他什么事儿,他凑得上去么。

有谓红楼一梦乃影清初大事者,林、薛二人争宝玉,即指康熙末允禩诸人夺嫡事。宝玉非人,寓言玉玺耳,故著者明言顽石也。黛玉之名,取黛字下半黑字与玉字相合,去其四点,则代理二字。代理者,代理密亲王也。和硕理密亲王名允礽,为康熙帝次子,故以双木之林字影之。犹虑阅者不解,又于迎春名之曰二木头,盖迎春亦行二也。袭人为宝钗之影,写宝钗不便尽情极致,乃旁写一袭人以足之。袭人者,龙衣人,指世宗宪皇帝胤禛也。海外女子,指延平王郑氏之据台湾。焦人指洪承畴,观其醉后自表战功,与承畴之为清效力者近似。妙玉乃指吴梅村,走魔遇劫,即状其家居被迫,不得已而出仕。梅村吴人,妙玉亦吴人,居大观园自称槛外人,寓不臣之意。王熙凤指宛平相国王熙。康熙一朝,汉大臣有权者,熙为第一。书中明言熙风为男子也。

说焦大是洪承畴,可真是太损了~

然后钱静方先生还很认真地说:“此说旁征曲引,似亦可通……”

红学索隐派到今天恐怕依然算是“红学”大宗,越想越觉得像,于是越来越钻牛角尖。向鲁迅先生说的“单是命意,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”——如果执着于一个隐喻,未免就把眼光限得太死,也把这本书看得太窄了。

不过,各种各样的红楼续书和红楼索隐,实在是好玩得要命……


附:蔡元培《石头记索隐》


PS

其实我是想写高启的,结果一句“雪满山中高士卧”跑题半天。索性就彻底跑了,明天再继续高青丘吧……


半点关系都没有的后篇:《月明林下美人来》

评论(21)
热度(82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 | Powered by LOFTER